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语查询 > 正文内容

幽居初夏

admin3个月前 (01-30)成语查询80
幽居初夏陆游《幽居初夏两首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,幽居初夏(其一)

陆游

湖山胜处放翁家,槐柳阴中野径斜。

水满有时观下鹭,草深无处不鸣蛙。

箨龙已过头番笋,木笔犹开第一花。

叹息老来交旧尽,睡来谁共午瓯茶

【注】①箨龙:笋,初夏常见之物。②木笔:又名辛夷花,初夏常见之物。③瓯:一种茶具。

【1】诗人是怎样突出表现一个“幽”字的?试作简要分析。(4分)

【2】结合全诗并从抒情方式考虑,说说诗人调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?(4分)

参考答案

(1)以景写幽(湖山胜处、槐柳阴、野径、草深);以动衬幽(下鹭);以声衬幽(鸣蛙)

(2)前六句借景抒情,借幽居初夏之景,抒发怡然自得之乐(闲适之情);尾联直抒胸臆(叹息),叹往日旧交零落,顿生寂寞惆怅之感。

二:

(1)前两联描写的景物构成了什么意境?

(2)此诗写清景幽情,但在清景幽情之中自有暗恨。请具体分析。

参考答案

(1)首句笔力开张,勾勒环境,山光水色中透出“幽”味。第二句写小路横斜,四周绿荫环绕,便是诗人幽居之所。颈联首先表现白鹭悠然,安详不惊,又衬出环境是清幽。景之清幽、物之安详、人之闲适,三者交融,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。其次写绿草丛中,蛙鸣处处,一片热闹喧腾。这是以静衬动,渲染幽静的侧笔。

(2)此中暗恨,主要由尾联来表现。尽管万物欣然,诗人却心情衰减,倦睡醒后思茶。而一杯在手,忽然想到旧人故交竟零落殆尽,无人共品茗谈心。寂寞悲凉之感涌上心头。更使诗人感到志士空老,报国无成,功业不就。这便是诗人的“暗恨”。

三:

(1)作者怎样突出表现居处之“幽”?请从意象和表现手法加以简析。(3分)

(2)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?(3分)

参考答案

(1)(3分)①以幽静之景写“幽”。诗人以“湖山胜处”“槐柳阴”“野径斜”“水满”“草深”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、初夏景色之幽美。(2分)②以动衬“幽”。诗人“下鹭”“鸣蛙”来反衬?..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前无古人

下一篇:草蛇灰线

“幽居初夏” 的相关文章

马鹿

马鹿

权移马鹿,权移马鹿 quán yí mǎ lù 近义词: 反义词: 用法: 解释: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。谓恃权专横跋扈,任意颠倒是非。 出处: 例子: 谒后语: 谜语: 成语故事:...

官运亨通

官运亨通

《官运亨通》(官運亨通),guān yùn hēng tōng成语官运亨通拼音guān yùn hēng tōng释义官运:官场中的运气;亨通:顺利。指仕途顺利 更多: ,步步高升。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三回:“正碰着官运亨通;那年修理提工案内;得了个异常劳绩;保举免补本班;以府经补用。...

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

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

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,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 [译文] 江边谁最先看到月亮?江上的月亮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临人间的? [出自] 张若虚 《春江花月夜》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   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   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...

民以食为天

民以食为天

民以食为天,民以食为天发音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释义 天: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。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。指民食的重要。 出处 《汉书·郦食其传》:“王者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。” 示例 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。(董必武《挽沈骊英女士》) .....

前赤壁赋原文

前赤壁赋原文

品读 《前赤壁赋》原文与翻译 宋.苏轼,品读 《前赤壁赋》宋.苏轼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《赤壁赋》,后人称之为《前赤壁赋》和《后赤壁赋》,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。苏轼被贬为黄州(今湖北黄冈)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、冬,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,写下这两篇赋。这个时期,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:一方...

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

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

行百里者半于九十,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发音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释义 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。 出处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 示例 持坚无术,末路蹉跎,行百里者半...